手足是情人
[[當家裡誕生另一個小生命的時候,原本家中唯一的孩子,一定會察覺到,「情況不對了,我不再是唯一,有新的競爭者出現了,我的媽媽不再是我專屬的了….」這一切儘管孩子沒說出來,他的不安反映在許多外在行為上,哭鬧,生氣,行為退化…手足的相處及情感培養,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展開了!]]
每晚睡前,二姐妹都會在床上進行數分鐘翻滾,打鬧,騎馬。。。等遊戲,敏琍突然拉住床圍,頭下腳上,然後完美的做了一個後滾翻的動作,海琍見狀馬上拍手叫好,也躍躍欲試,誰知她不像妹妹這般利落,練習了好幾次終於翻過去了,且姿勢還有點兒歪。海琍很得意的向爸爸說:「敏琍好厲害,她一下就翻過去了耶,而且翻的姿勢很正確!我後來也會了,不過沒有翻的很正,我覺得她真的很棒,她比我早學會自己後滾翻耶!」我除了很訝異二歲多幼兒可以如此善於運用肢體做出自己想要的動作之外,更令我欣慰的是,身為姊姊的海琍,是如此懂得欣賞自己的妹妹,且毫不吝嗇的給予她喝彩!
手足之間互相較勁是常有的事,有時免產生一些羨慕甚至嫉妒的負面情緒,尤其在家裡誕生另一位新成員時,原本的小哥哥或小姊姊,就會開始展現生物本能,儘可能的想要吸引父母親的關愛,因而做出一些平常本來不會產生的行為。這一段我經歷過,尤其當二個孩子年齡差距不大,相爭的情況更是頻繁。才短短二年,為何二姊妹感情可以變得這麼好呢?「一起玩」就是關鍵因素!
家中才一個孩子的時候,她可以相當自主要玩什麼就玩什麼,想看書就看書,想畫畫就去畫,但跟同伴一起玩有時就得互相遷就了。由於媽媽要分神照顧妹妹,許多原本跟媽媽一起進行的認知學習活動經常被迫中斷,或是因為妹妹還太小還無法加入學習行列,像是海琍很喜歡的認字遊戲,英文拼音遊戲,這方面的學習幾乎暫停,取而代之的是二姊妹可以「一起玩」的扮家家酒,替娃娃做衣服,剪貼勞作,畫畫塗色。。。本來海琍在認知學習方面表現相當出色,原地踏步二年後可能已經落後,但我卻作出這樣的選擇,為什麼呢?
因為這二年,她所有醒着的時間幾乎都在學習與妹妹相處,二人意見相左時該怎麼辦?發生衝突時如何處理?起初她會利用「轉移注意力」試圖影響對方,不再與她爭執手上的玩具;隨著妹妹年紀漸增,語言能力增加,這招失靈之後,她開始學著與妹妹「協商及談判」,例如:如果這個先給我玩的話,我的小熊今天就都借給你玩,或是遊說妹妹這個也不錯啊,你看它可以這樣跳,也很好玩啊!然而當協商及談判破裂,最後一招就是「猜拳」,願賭服輸,這是在妹妹學會出剪刀之後,這是二人認為最公平的方式。
隨著二姊妹猜拳次數的增加,海琍在猜拳上的贏面大幅提高了,因為她自己發現到,敏琍若第一把平手,下一把就一定會再出一樣的,於是她掌握了這點,只要第一把沒輸,第二把幾乎都會贏.那她一定很喜歡凡事都由猜拳來決定囉?是啊,那當然!不過,她並沒有因此不顧妹妹的感受哦!有次敏琍喜孜孜的跑來跟我說:「我們猜拳決定要看哪一片DVD,結果姊姊贏了,可以她說她決定要看我挑的耶!」我想這應該是幼兒人際關係處理的最高境界了吧!於是我問海琍為什麼做這樣的決定,她回我:「沒關係啦,我跟敏琍講好,我挑的下次再看,反正還是可以看得到!」她已經慢慢在嘗試,如何做出最好的決定,雖然不一定是自己最想要的,但可能是大家都最能接受,最愉快的結局!
孩子的自我情緒掌控,談判技巧,尊重表決結果這些方面的能力與日俱增,雖然這些都是評量表很難具體顯現出來的能力,但卻是影響孩子日後人格相當重要的基礎。對幼兒來說,有興趣學習注音符號,九九乘法表,英文拼音固然很好,較早學會日後上學可能會輕鬆些,但我並不後悔將海琍大部分時間轉投資在與敏琍的相處上,因為我看到她做人處事的態度及成熟度,及與敏琍牢不可破的手足之情,這樣的回報太值得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