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外來刺激對中樞神經系統之影響,改善神經整合性的適當反應。
  運用有目的的活動來引發個案的功能,做出整合性的適當反應。

感覺統合治療的效果,對小孩而言:

1.神經系統比往昔更有效的處理感覺輸入
2.對感覺刺激敏感過高或過低者,其敏感度會正常化,因而改變了情緒適應,人際關係及自信。
3.粗動作或細動作的技巧及協調能力上之進步。
4.語言發展上進步及學業進步。
5.組織能力較好、較有自信、容易相處。

總之,幼兒及兒童在學齡前及學齡的教育過程中,往往會因感覺統合失調,進而導致學習方面的障礙發生。因此當家長或老師發覺幼兒有這方面的問題時,應及早轉介,由合格的職能治療師施以詳細的評估及施行正確且完整的治療計劃,並與語言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等醫療團隊成員通力合作。如此才能使這類的小孩獲得最大之幫助。

 另外,資深職能治療師王宏哲提醒您,感覺系統調節能力會受到感覺飲食的影響。感覺刺激的輸入,就叫做感覺飲食。他的量有大有小,在我們經驗中,有一些活動量較小的活動例如:散步聽音樂,就像是小蛋糕、餅乾只會小小的改變我們的心情和情緒。而另外有些活動量大的活動如跑步、有氧舞蹈就像是吃了一套大餐。

無論是成人或幼兒每天都需要特定質量的感覺飲食,才能維持最佳的警醒狀態。在治療有感覺統合異常的個案時,就可以設計一套感覺刺激的食譜,讓他們維持最佳的警醒度,使神經系統不會那麼紊亂,別忘了我們量身訂做的家庭作業,對你家寶貝來說那永遠是比坊間參考書來的有效的感覺餐。

   改善感覺調節功能–感覺飲食

★  阻力性活動

★  多變化性動作性活動

★  對皮膚之深部觸壓

★  關節拉開或壓迫

★  使用中等溫度

★  口部活動:咬、阻力性吸吮、吹、或咀嚼

  改善感覺調節功能–提供前庭與本體覺輸入之活動

★  直線式 vs 旋轉式或圓弧式

★  慢速有規律 vs 快速不規律

1. 趴在吊網袋慢速盪或快速旋轉

2. 趴在滑板上自斜坡往下衝滑

3. 跳小鹿或跳床之類的活動

  治療球之運用

★  有阻力的活動

1. 推重

2. 拉彈力橡皮帶

強調不同姿勢、不同動作,及姿勢與動作的多變化

改善感覺調節功能–降低觸覺防禦現象

★  直接治療

1. 提供豐富的深層觸壓、本體覺、線性前庭刺激

2. 刺激副交感神經的功能以降低警醒度

3. 增加自發性的觸覺活動,如觸覺箱,寶袋尋寶

  治療刷與治療球之使用

★  環境調整

1.降低環境中的外在刺激

2.減少非預期性的觸覺刺激

  改善感覺調節功能–改善重力不安全感

★  原則:需小心控制個案所接收的前庭-本體刺激的輸入量

★  使用懸吊系統提供和緩且慢速的前庭本體刺激,最初應讓個案可以自行調控速度,或抓握搖繩,以增加其安全感

依個案的適應情況增加刺激量以及變化性(如向後的擺盪,或增加擺動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