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教養專家:王宏哲 自閉症的問與答
Q:孩子有中度自閉症,去醫院做檢查後情緒起伏很大,怎麼辦?
A:在兒童復健醫學的領域已經十多年了,在眾多發展遲緩兒童中,有一個重要的族群,我認為父母與治療專家們的介入要「慢慢來」,才會「快快好」,那就是自閉症兒童。社交障礙及缺乏溝通技巧,是這類孩子的核心問題,但有時,我從專業的角度去看,現代醫學對症狀了解愈多,對觀察孩子的天性及陪伴反而愈少!
讓自閉兒重拾爸媽的關懷
專家永遠無法等同爸媽的角色,醫學發展至今,我覺得臨床工作者最重要的功能,是讓自閉兒的主要照顧者了解及學習「如何觀察孩子的需求」、「如何找出孩子的互動模式」、「如何讓孩子更開心」。一條條冷冰冰的診斷準則,一向是我認為最沒有必要跟家長談的!操之過急的大量訓練,讓適應力原本就不好的自閉兒疲於奔命,覺得爸媽急著將他往外推,覺得每個人教我的互動方式都不一樣,常常變得不開心,訓練的效果反而更差。試想,一般三歲孩子都做不到的人際互動訓練,卻如洪水猛獸般的加諸在這群孩子身上,他們怎麼受得了?
讓自閉兒開心的接受訓練
自閉兒核心課程的篩選其實很簡單,根據心智發展研究指出,在正向情緒下,才能提升這類孩子的整體功能。簡單的說,孩子對那裡沒有太強烈的排斥,甚至一陣子後開始有點喜歡,這就是適合他的核心課程。絕不是什麼都上、什麼都練,最後孩子也累、家長也累!當孩子有恐懼與排斥的現象出現時,更要分析一下訓練的過程及模式,是否讓孩子倍感壓力。
自閉兒跟一般兒一樣不喜歡分離
分離很久見到媽媽大哭,還拉媽媽頭髮,是這孩子想說「為什麼你離開我這麼久!我好難過~」因為他適應不好、缺乏語言工具,才要選擇用這種方式對媽媽!晚上入睡前發脾氣,是因為夜晚代表了又要分離,或明早我又要被送走,孩子想說「我不想睡!我害怕明天,我不要分開!」學會解讀自閉兒的語言,才能降低他的恐懼,才能讓他覺得你更了解他。父母多陪伴,才是良藥,同時慎選核心治療課程,讓孩子每天都能快樂遊戲。
(王宏哲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兒童發展醫學專家,著有《孩子的教養 你做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