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易缺鐵,會影響4歲後的認知學習
主要是因為牛奶中的鐵濃度較低、生物利用能力差,且有會增加腸胃道出血的風險。
三、腸胃道疾病
人體的鐵質主要在腸道吸收,特別是十二指腸,因此若腸胃道本身的吸收功能不佳或甚至有出血問題,就容易造成缺鐵。
“切記!”過多的牛奶,也對孩子健康不好
牛奶,一直以來都認為是富含營養,對身體好的營養物,但是,過多的牛奶(一天大於1000ml)是會對孩子的胃造成損害,甚至慢性出血,且牛奶是會有”降低”鐵質吸收率的影響。
一般會建議一歲以前的孩子不適合喝牛奶。而2歲之後喝牛奶建議輔以起司、優格來獲取足夠的奶類營養,這樣不但可以獲取足夠的奶類製品,也不用擔心過多的牛奶會導致鐵吸收率的降低及胃部損害。
週歲以後的孩子,正餐好好吃,營養才能均衡。奶只是附屬品,而不是營養品,千萬別因為孩子吃得不好,就多給孩子好幾瓶奶。
在台灣,很多家庭,常常還聽見讓孩子每天喝奶的量高達600CC以上,這讓我們在臨床這些人非常擔心。
因為配方奶裡的鐵,生物利用度約只有4%~10%能進入孩子的血液中,也因此巿售配方奶中須增加鐵質的含量,孩子喝多了,就容易造成腎臟的負擔。
真的要讓孩子,從正常的飲食中,好好得把身體需要的營養吃進去。
人體對於鐵的吸收是空腹時效果最好,家長們可以早餐搭配麥片(富含鐵營養)、主食就盡量以肉類、魚類等高鐵質的食物為主。
另外,若是素食習慣的家庭要更注意孩子鐵質吸收的問題,因為植物性的鐵質較少,且比動物性鐵質不好吸收。
若孩子有「幼兒缺鐵」和「幼兒缺鐵性貧血」的問題,除了改善飲食習慣之外,可能還需要搭配由醫生開的”鐵補充劑”,且要定期到醫院做血液檢查追蹤,並持續長期的追蹤孩子的身體狀況、學習上的表現、動作表現和認知。
而「幼兒缺鐵」和「幼兒缺鐵性貧血」對孩子的影響將取決於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
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行為和學習、認知上的問題。 而且這些影響有可能是即使後來改變飲食習慣、增強鐵營養都不能改善的(所謂的不可逆的影響)。
孩子鐵質的吸收從何而來?
基本上,孩子出生後,以母乳餵養輔以副食品就能夠替孩子補充鐵的需求量。
以母乳來說,雖然鐵含量不如配方奶這麼高,但是母乳對嬰兒來說的吸收率是最好的,生物利用率是最高的。六個月以下的嬰兒,一天所需的含鐵量只需0.27毫克/天。
他們大部分能夠靠胎兒期間從母體吸收到的營養來維持。但當孩子大於六個月,鐵吸收量就會急遽上升至11毫克/天,因為胎兒時期的鐵儲存量已消耗殆盡。
(下一頁繼續)